找到相关内容382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宗概略

    。即现在所明的《摩诃止观》。二者,“渐次止观”:在南京百宫寺说,先则三皈五戒,从浅入深,由凡至圣,次第修习,如彼登梯,即今之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。通常称之为禅门修证,禅波罗蜜,次第禅门,从传教大师起即被称之为禅门谬证。三者,“一定止观”:随人根性修习,不拘一定,前后互用,能大能小,“如金钢宝,置之日中”即今之《六妙门》是也。所谓的六妙法门,是数息观、随息观、止、观、还、净之六种法门依此而示人,定...

    菩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3744041.html
  • 沈家桢著:《金刚经》的研究(3)

    经》及一千声佛号,或者念多少遍六字大明咒,或者练习四念住,或者修习止观禅定,看您对那种修法最能相应,都可以,但一经订后,三、五年内不要变更。   第二点,要设法一年至少参加一次严肃的佛七、禅七或其他修...

    沈家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544333.html
  • 蜀地禅宗之禅法及其特点——以敦煌写本《历代法宝记》为中心

    分心等不能了知,诸有漏法,皆如泡沫幻觉。非有似有,系由无明所致,便执实有色心等法,即相是缚,故名相缚。迷执者要修习止观,方能得到解脱。菩萨为了断除人我执,使烦恼障尽,法我执的所知障尽,无障无碍的清净...犹如镜背,即不能照见。”佛子的所学,就应该是戒定慧三学。在三学中修习禅定是关键,因为持戒不单是为持戒而持戒,则更是为了修定而持戒。修定为了发慧,因为智慧能断除烦恼,证得菩提涅槃,乃至证得无上正等菩提。 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1044702.html
  •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

    须返观吾身吾心,本来是虚妄不实。求身求心,既不可得,更何有于病,故疾病为虚诳中之虚诳现象。如此观察,众病自瘳矣。   第六章证果   修习止观,其最大目的,既为超出生死大海,苟积修习之功,必得所证之果...慈悲观。当念我与众生,本皆平等,有何彼此分别。慈者,推己及人,与以快乐也。若我身心,愿得种种快乐,如寒时得衣,饥时得食,劳倦时得休息之类。应发慈心,推广此等快乐,及于我之亲爱。修习既久,应推及疏远之人...

    蒋维乔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5344807.html
  • 成佛之道─菩提心略述

    相应。(三)明心菩提:折伏烦恼后,修习止观,广观三世诸法自相、共相差别,断一切烦恼,彻证离相菩提─实相。这三种菩提是由凡入圣的三阶,虽得圣果,但是还未圆满,需继续修行。在这五种菩提中以明心菩提为承先望后...的利他大行。因此,我们不禁要问,从法的缘起来看,形成佛及辟支佛、阿罗汉如此不同的果德,其修习的过程肯定是有著相当的差异性,而造成这样的最大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  “发心”,是此中最大的差异点。佛弟子修习...

    释成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2.html
  • “发心”在汉藏佛学中之意义及其在宗教实践上之心理功能

    页  应当为了生起胜义菩提心而努力。胜义菩提心超越世间,离一切戏论,极为光明,是胜义行境、无垢、不动、不动如无风之灯火。一个人必须恒常虔敬地修习止观,才能修成胜义菩提心。”(注39)关于这一点,无垢友...相执;生起“佛慢”的自尊心理,代替根深蒂固的“凡常慢”的自卑感。密乘法门善巧应用发心的理论,在修习定慧的过程中,同时作好大乘的心理建设,以利修集福慧两种资粮而速疾成佛;无怪宗咯巴要许之为“最胜念佛”了...

    陈玉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5845595.html
  • 试论太虚大师建构僧伽改革理论的背景和思想内涵

     名义 佛教弘誓会,为佛教中之特别团体。  宗旨 本会以四弘誓愿为宗旨。  事业 甲、利人:当组织宣教团、慈善团、编译团。  乙、兼利:当修习止观、改组教团、组研究社、讲习所。  丙、自利:当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0945616.html
  • 朱熹的“居敬”概念与菩萨戒的“发心”之对观

    一个人必须恒常虔敬地修习止观,才能修成胜义菩提心。”[27]  (二) 发心的实践意涵:  发菩提心的实践,是以“悲心”为根本(依《大乘庄严经》所说)。由寂天及阿底峡所传的“自他相换”以及“因果七教诚...而修习,则是求证佛果的必要条件[16]。此外,菩萨在“戒”中,便能具足诸善,由初发心起即能利益自他(初善),以及饶益一切有情(中善),最后趣向佛位,获大果胜利(后善)。和声闻等需由戒定慧三学,才能具善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445844.html
  •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

    不遑多论。  (续)叁、四种禅观次第的铺陈   智者大师以“大意、释名、体相、摄法、偏圆、方便、正观、果报、起教、旨归[10]”开展《摩诃止观》之理论架构,此十章表现出修习圆顿止观的完整次第,论其组织...。  3、病患:因为观察五阴及烦恼,冲击了经脉腑脏,所以四大不调,而产生病患。  4、业相:无量诸业不可称计,今由于修习止观止观能生善灭恶,动荡运载生死之轮的业相。  5、魔事:无始劫来,纵然善生恶...

    释惠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346009.html
  • 无云晴空(2)

    然後再回专注……等等。  问:我们是否在四加行修完後才能修习止观?  答:道大手印的真正修行讲到先做“前行”的四加行法,然後才在一个像三年闭关的环境中修习大手印的止观。但未做加行前就修止观,也没有什麽错,...大手印知见让我们了解到了轮涅不二,因此,既无一被感觉的客体,亦无一司觉受主体的觉知;大手印禅修讲到心安住本然无饰状态中,心物之间无差异分别:大手印之行持,在於依悲智双运所生起无碍力量的基础上,修习菩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046168.html